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工廠「猛瑪」

2024-05-21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工廠「猛瑪」

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工廠「猛瑪」(Mammoth)8日在冰島啟用,每年可移除3萬6000噸的二氧化碳,約等於減少8600輛車的碳排。跟目前最大的同型工廠相比,足足多了八倍。
2021年,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啟用直接空氣捕捉工廠「歐卡」(Orca)。歐卡廠位在冰島,每年可捕捉4000噸二氧化碳。捕捉到的二氧化碳交給冰島合作夥伴Carbfix進行碳封存,當年是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捉與封存(DAC+S)工廠。


「歐卡」源自冰島語的orka,意思是「能源」。歐卡廠啟用不久,Climeworks隨即開始興建猛瑪廠並在兩年內完工。猛瑪廠每年可捕捉3萬6000噸二氧化碳,是歐卡廠的九倍。
減碳緩不濟急,許多專家將希望寄託在負碳技術。一般聽到的「碳捕捉」是將火力發電廠、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分離、壓縮,再送去封存;「直接空氣捕捉」則是攔截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外媒以「巨大空氣清淨機」、「二氧化碳吸塵器」形容。
《衛報》解釋,工廠先利用強大的風扇將空氣吸入收集器,再利用鹼性過濾器吸附二氧化碳。等過濾器充滿了二氧化碳,收集器就會關閉,藉由加熱取出二氧化碳。接著將二氧化碳與水混合、注入1000公尺深的地底。長時間與玄武岩產生化學反應後,就可礦化為岩石。


猛瑪廠共有72個收集器,5月已完成12個,並開始直接空氣捕捉。這項技術十分耗能,所需能源由另一個冰島合作夥伴、地熱能源公司ON Power提供;藉由這兩家工廠的成功經驗,Climeworks持續興建計畫,目標是2030年總產能達百萬噸。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傑巴德(Christoph Gebald)告訴《彭博》,猛瑪廠的成本僅比歐卡略低,捕捉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約1000美元(約新台幣3.2萬元)。他希望2040年能降至每噸200~300美元、2050年每噸100美元。


※參考資料:路透/彭博/華盛頓郵報/Wood Mackenzie/World Economic Forum/衛報/台灣永續棧/環境資訊中心


妥善規劃再行動,別讓碳金變碳「驚」

想靠圈地造林、復育紅樹林或改善土壤,快速取得自然碳匯,一點都不簡單;即使順利獲得碳匯,也不等於能夠轉換為國際認證的碳權。「現在很多植樹造林的案件,都像是漂綠!」身兼環境部抵換專案及自願減量專案審議委員的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說了重話。核發碳權如同印鈔票,不能隨便亂給,「但台灣開發碳匯這條路晚了十幾年,政府現在突然醒了,馬上就要看到效果,一直提倡種樹,卻沒有實質增加自然碳匯的借決方案。」當自然碳匯越來越熱門,一旦陷入誤區,對台灣產業發展與國際形象相當不利。中經院能源與環境中心主任劉哲良也提醒,坊間企業與部分學者容易用「學生寫論文的推論方式」看待自然碳匯,「他們覺得只要看文件、看文獻資料就能推斷碳匯的好壞、碳權的多寡,這樣太武斷,每件案子都是個案啊!」

歐盟數位產品護照:邁向永續消費的新里程碑

歐盟數位產品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DPP)的推出,標誌著全球產品生產與消費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透過強制要求產品揭露其生命週期資訊,DPP不僅提升了消費者對產品的知情權,更為實現循環經濟、降低環境衝擊奠定了基礎。